概述
大量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功能障碍,称之为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其病情急骤,变化迅速,必须尽快作出诊断与急救处理。
详情
毒物品种繁多,按其使用范围和用途可分为下列几种:
1、工业性毒物:包括工业原材料,如化学溶剂、油漆、重金属汽油、氯气氰化物、甲醇硫化氢等。
2、农业性毒物:有机磷农药,化学除草剂,灭鼠药,化肥等。
3、药物过量中毒(poisoning):许多药物(包括中药)过量均可导致中毒,如地高辛抗癫痫药,退热药麻醉镇静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4、动物性毒物:毒蛇、蜈蚣、蜂类蝎、蜘蛛、河豚、新鲜海蜇等。
5、食物性毒物:过期或霉变食品,腐败变质食物,有毒食品添加剂
6、植物性毒物:野蕈类,乌头,白果等。
7、其他:强酸强碱,一氧化碳,化妆品,洗涤剂,灭虫药等。
此外根据毒物的物理状态还可分为挥发性与非挥发性毒物,根据毒物吸收方式分为食入、吸入皮肤接触吸收性毒物等。
1、皮肤粘膜:灼伤(强酸、强碱)、发绀(亚硝酸盐)、黄疸(鱼胆)
2、眼:瞳孔散大(阿托品)、瞳孔缩小(吗啡)、视神经炎(见于甲醇中毒)
3、神经系统:昏迷、谵妄(见于阿托品中毒)、肌纤维颤动(见于有机磷)、惊厥(见于有机氯、异烟肼)、瘫痪(见于三氧化二砷)、精神失常(见于一氧化碳、阿托品)
4、呼吸系统:
呼吸气味:酒味、苦杏仁(氰化物)、蒜味等
呼吸加快:水杨酸类、甲醇
呼吸减慢:催眠药、吗啡
肺水肿:磷化锌、有机磷等
5、循环系统:
心律失常:如洋地黄,茶碱类。
心跳骤停:如洋地黄,茶碱类是直接作用于心肌;窒息性毒物导致缺氧;钡盐、棉酚导致低钾。
6、泌尿系统:急性肾衰
7、血液系统:
溶贫:砷化氢
白细胞减少和再障:氯霉素、抗肿瘤药
出血:阿司匹林、氯霉素
血液凝固 :敌鼠、蛇毒
1、毒物鉴定:将呕吐物、洗胃液、尿、粪、血液等进行毒物分析。
2、根据病情需要做:血CHE测定,血液生化,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脑脊液,X线,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
根据有无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及检查即可诊断。
1、看护好小儿,防止误食毒物和药物。
2、青少年可发生自伤性服毒,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
3、加强宣传,普及植物、药物等相关防毒知识。
可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肝脏损害,出现黄疸、肝炎症状。
出现致死性的心力衰竭和休克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肺水肿、呼吸肌麻痹以及呼吸衰竭。肾脏损害,出现血尿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氮质血症等。神经系统出现抽搐、瘫痪、昏迷、中枢性呼吸衰竭。引起贫血溶血,诱发DIC广泛出血在度过急性中毒急性期后部分患者可遗留后遗症,如腐蚀性毒物中毒引起的消化道变形和狭窄,影响正常饮食;脑部中毒损害或严重缺氧后发生精神运动功能障碍等。
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
(1)如为接触或吸入性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迁离中毒场所,脱去污染衣服,以温开水洗净皮肤表面的毒物。
(2)如有创面,应将创面洗净,敷药、包扎。
2、清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
(1)清除胃肠道尚未被吸收的毒物:①、催吐②、洗胃③、导泻 ④、灌肠
(2)清除皮肤、眼内及伤口的毒物:
清洗皮肤和毛发;毒物溅入眼内,立即用清水冲洗;毒蛇咬伤者,应迅速捆扎伤口近心端,并彻底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清除伤口内可能存留的毒牙,反复冲洗,挤出伤口中残存的毒液。
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1)利尿:
大量饮水或静脉输液(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交替使用,每小时200ml--400ml)可稀释毒物的浓度,增加尿量,加速毒物的排出。同时亦可用渗透性利尿剂如20%的甘露醇125ml--250ml,快速静脉点滴,或速尿20--40mg,静脉注射。
(2)吸氧:
一氧化碳中毒时,吸氧可促使碳氧血红蛋白离解,加速一氧化碳排出。高压氧治疗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特效疗法。
(3)透析疗法:
①腹膜透析:可用于清除血液中的苯巴比妥、水杨酸盐类、甲醇、茶碱、乙二醇、锂等。
②血液透析:透析指征同腹膜透析,氯酸盐、重铬酸盐能损害肾脏引起急性肾衰,是血液透析的首选指征。
(4)血液灌流
血液流过装有活性炭或树脂的灌流柱,毒物被吸附后,血液再输回患者体内。此法能吸附脂溶性或与蛋白质结合的化学物,能清除血液中巴比妥类、百草枯等。应注意,血液在灌流中,其正常成分如血小板、白细胞、凝血因子、葡萄糖、及二价阳离子也能被吸附排出,因而需要监测和补充。
4、应用解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