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肺不张(atelectasis)指出生后肺从未充盈过气体,肺萎陷(pulmonary collapse)指已经充气的肺组织失去原有的气体。广义肺不张可包括先天性肺不张及后天性肺萎陷。
肺不张在小儿时期比较常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肺组织萎缩或无气,表现为肺泡内不充气,引起肺泡萎陷,以致失去正常功能。
详情
(一)外力压迫:肺实质或支气管受压迫,可以有下列四种情况。
1、胸廓运动障碍:神经、肌肉和骨骼的异常
2、膈肌运动障碍:常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腹水所致。
3、肺膨胀受限制:胸腔内负压减低或压力增高。
4、支气管受外力压迫:肿大的淋巴结、肿瘤或囊肿的压迫,支气管管腔堵塞,空气不能进入肺组织。扩大的左心房及肺动脉可压迫左总支气管导致左肺不张。
(二)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内的梗阻:支气管内腔被阻塞,可有下列几种情况:
1、异物:异物堵塞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引起大叶性或肺段性肺不张。
2、支气管病变:支气管粘膜下结核、结核病肉芽组织,白喉伪膜延及气管及支气管。
3、支气管壁痉挛及管腔内粘稠分泌物堵塞。
(三)非阻塞性肺不张:
1、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吸入毒气或肺水肿;支气管肺炎,特别是病毒肺炎;创伤、休克等初期发生过度换气。
2、与肺终末气道神经肌肉结构有关:如肋骨骨折、手术时出现剧痛;如行支气管造影时支气管受强烈刺激。
3、呼吸过浅。
(一)症状及体征
1、一侧或双侧肺不张:发生于手术后者,多在术后24小时内发生。起病很急,可有高热,脉速及发绀,可出现胸痛和心悸。
胸部体征:
①气管及心尖搏动偏向病侧。
②膈肌移高。
③同侧胸廓较扁平,呼吸运动受限制,呼吸极为困难。
④呼吸音微弱或消失。
⑤叩诊时有轻微浊音,但在左侧可被上升的胃所遮蔽。
2、大叶性肺不张:
起病较慢,呼吸困难也较少见,体征近似全侧肺不张。
3、肺段不张:临床症状极少,不易察觉。
(二)病程
梗阻性肺不张:短暂或持久。
结核病或未取出的异物:可较持久。
哮喘、肺炎等所致粘液栓塞或粘膜水肿而形成的肺不张:时间较短,消炎去肿后即易消失。
双侧或大面积肺不张常迅速死亡。
1、肺功能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肺顺应性下降,通气/血流比率异常以及程度轻重不等的动静脉分流,低氧血症等。
2、X线检查:显示肺不张,X线检查起主要诊断作用,尤以透视为简捷。但局限于一个肺叶的肺不张,有时很难与肺炎区别,须参照肺叶解剖位置来考虑。
3、支气管镜检查。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确诊本病。
鉴别:
本病应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湿肺、肺炎、胸腔积液、肺栓塞、新生儿窒息等相鉴别。
1、选用比一般略细不带密封气囊的气管导管;
2、气管内冲洗及气管内温湿化;
3、加强胸部物理治疗;
4、机械通气加用PEEP,以防呼气终末肺泡萎陷;
5、撤机、拔管前后的处置(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吸痰、雾化、拍背、翻身)等。
继发感染,造成支气管损害及炎性分泌物潴留,最终导致支气管扩张及肺脓肿。
(一)去因疗法
1、取出异物。
2、应用抗生素:宜采用抗菌药物,一般先肌注青霉素,无效时可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3、清除分泌物:
(1)雾化吸入,吸取气管分泌物。注意须多变动病儿的体位,或拍背。
(2)必要时施行支气管窥视术及吸引分泌物。
4、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从人的羊水中提取表面活性物质,滴入或喷入患儿肺部。
5、其他:进行抗结核治疗等。
(二)对症治疗
1、药物:可用支气管扩张药、消炎药以及化痰止喘药。
2、给氧和人工呼吸:为改善缺氧,应供足氧气。
3、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呼吸性酸中毒:适合的氧气疗法。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溶液治疗。血钾高:用碳酸氢钠,效果不好可用15%~25%葡萄糖静滴,每4克葡萄糖中加1单位胰岛素。
(三)辅助治疗
1、体温不升者进行保暖。
2、及时喂奶,不能吃奶者静脉补充液体和高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