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多发于45-55岁之间。
详情
(一)卵巢功能衰退,分泌雌激素和排卵减少并失去周期性;
(二)精神压力;
(三)遗传因素。
1、血管舒缩综合征:表现为潮红、潮热、出汗、心悸、眩晕等。潮红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异,有的偶然发作,有的每天数次或数十次,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2、精神、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忧虑、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极易烦躁,甚至喜怒无常等。
3、月经紊乱:①月经周期延长或间歇闭经,月经量和行经时间逐渐减少变短,最后致月经停止而绝经,这是最常见的形式。②月经周期缩短、频发,月经量多,甚至出现阴道大出血,经期延长或淋漓不止,以后逐渐减少至绝经。③月经突然停止,但较为少见。
4、生殖器变化。
(1)阴道:阴道萎缩,弹性消失,出现性交疼痛及困难;阴道黏膜变薄,糖原减少易致老年性阴道炎,白带增多,色黄有味甚至带血,阴道烧灼疼痛。
(2)宫颈:萎缩变小,有时子宫颈管闭锁而发生子宫积脓。
(3)子宫:由于盆底肌肉及韧带松弛也可出现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
5、尿道:雌激素减少使尿道萎缩、狭窄、括约肌松弛,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不畅、尿贮留等。
6、皮肤与毛发:皮肤出现皱纹,手背、面部可见褐色老年斑、毛发脱落并逐渐变白。
7、骨与关节:雌激素水平低下致骨钙量快速丢失,导致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8、心血管病变:出现更年期高血压,特别是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波动大。还可出现“假性心绞痛现象”,患者自觉心前区痉挛感,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1、激素测定:包括HPO轴、肾上腺轴、甲状腺轴、胰腺功能的激素测定。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升高,雌二醇(E2)与孕酮水平下降,促黄体生成或激素(LH)绝经期可无变化,绝经后可升高。
2、血化学:包括血钙、磷、血糖、血脂、BUN、肝肾功能、尿糖、尿蛋白。
3、医学影象学检查:盆腔超声、CT、磁共振检查可展示子宫和卵巢全貌以排除妇科器质性疾病。B型超声检查可排除子宫、卵巢肿瘤,了解子宫内膜厚度;测定骨密度等,了解有无骨质疏松。
4、分段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除外子宫内膜肿瘤。
诊断:
本征症状复杂,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及激素水平测定,对其主要症状应给予正确的估计,并能对器质性病变及早予以鉴别诊断,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等。
鉴别:
妇女在围绝经期容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因此必须除外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要与神经衰弱、甲亢等鉴别。
1、提高更年期妇女自我保健知识水平及自我保健能力;
2、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合理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维持和谐的性生活。
性征退化和性器萎缩、皮肤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抑郁症、泌尿系统感染、骨质疏松、内分泌代谢紊乱
(一)性激素疗法:雌/孕激素替代治疗。
(二)药物疗法:包括α2受体激动剂、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镇静-抗焦虑剂和抗抑郁剂等。
(三)精神心理保健和全身疾病的防治:应加强社会卫生宣教和保健措施,开设保健咨询门诊,定期查体,积极防治更年期易患的心身疾病,早期诊治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内分泌代谢疾病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