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
概述

内痔是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分为血管肿型、纤维化型、静脉曲张型。内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是内痔的常见症状,主要依靠肛门直肠检查,无症状的可不治疗,有症状者可通过手术治疗。

科室
肛肠外科
详情
病因描述
(一)静脉扩张;(二)肛垫下移;(三)长期饮酒;(四)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五)肛周感染;(六)营养不良。
症状描述
(一)便血:早期唯一的症状就是无痛性便血,间断性便血,色鲜红,或附于大便表面,或手纸染血,也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 (二)脱出:最初仅在排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复位。症状较重者,脱出后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方能复位。症状严重者,除排便时脱出外,凡用力、行走、咳嗽、喷嚏、下蹲等,都可能脱出。 (三)疼痛:单纯内痔,一般无疼痛,有时仅感觉肛门部坠胀或排便困难。如发炎肿胀者,痔内有血栓形成或嵌顿,则有疼痛;如脱出未及时复位者,则疼痛加重;如发生嵌顿,有溃烂坏死,引起肛缘发炎水肿,则疼痛剧烈,病人坐卧不安。 (四)粘液流出:轻者大便时流出,重者不排便时也自然流出,污染内裤,病人极不方便。在内痔脱出时,分泌物更多。 (五)瘙痒:发生湿疹和瘙痒,搔痒有时是由于内痔脱出因反射作用而引起的。
检查
1.指诊肛门指诊:可触及痔结节。 2.肛门镜:检查可看清痔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是诊断的基本方法。
诊断与诊别
诊断主要靠肛门直肠检查。本病需与息肉痔、锁肛痔、肛裂、脱肛相鉴别。
预防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忌食辛辣、醇酒厚味;2.起居有常,工作劳逸结合。从事久站久立工作者,应适时变换体位;3.注意肛门卫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经常保持大便通畅;4.及时治疗腹泻、便秘、痢疾等疾病;5.内痔术后,饮食要清淡,必要时给予半流或全流饮食;术后痔核脱落期,尽量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6.术后每次排便后,用淡盐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而后换药;7.注意观察病人术后反应,若有发热、疼痛、小便困难及便后出血,应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8.术后若痔核脱出,应及时托回肛内,以防水肿嵌顿。
并发症
1.出血 2.狭窄 3.尿潴留
治疗
治疗应遵循三个原则:1.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2.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而非根治;3.以保守治疗为主。 (一)一般治疗。在痔的初期和无症状静止期的痔,只需增加纤维性食物,改变不良的大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治便秘和腹泻。 (二)注射疗法。治疗I,II度出血性内痔的效果较好。 (三)红外线凝固疗法。适用于I,II度内痔。 (四)胶圈套扎疗法。可用于治疗I,II,II度内痔。 (五)手术疗法。手术治疗只限于保守治疗失败或不适宜保守治疗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