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肛管直肠瘘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发病率仅次于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分为低位肛瘘、高位肛瘘,主要表现为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绝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详情
(一)直肠肛管化脓性感染
(二)溃疡性结肠炎
(三)Crohn病
(四)恶性肿瘤
(五)肛管外伤感染
(一)分泌物流出: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
(二)瘙痒由于脓液不断刺激肛周皮肤,常感觉瘙痒,肛周潮湿不适,皮肤变色、表皮 脱落,纤维组织增生和增厚,有时形成湿疹。
(三)疼痛:若外口暂时封闭,脓液积存,局部呈红肿,则有胀痛,封闭的外口可再穿破,或在附近穿破形成另一新外口,如此反复发作,可形成多个外口,相互沟通。如瘘管引流通畅,则局部无疼痛,仅有轻微发胀不适。
(四)排便不畅:复杂性肛瘘口久不愈,可引起肛门直肠周围形成大的纤维化瘢痕或环状的条索,影响肛门的舒张和闭合,大便时感到困难,有便意不尽的感觉。
(五)全身症状:在急性炎症期和复杂性肛瘘反复发作时,可出现不同同程度的发热、或伴有消瘦、贫血、体虚等长期慢性消耗症状。
1.直肠指诊:在内口外有轻度压痛,少数可扪到硬结。
2.亚甲蓝染色法:将白湿纱布塞入肛管及直肠下端,通过外口向瘘管内注入亚甲蓝1~2ml,然后取出肛管内纱布,根据纱布上有无亚甲蓝染色及染色部位来明确瘘管的存在及内口部位。
3.探针检查:用探针通过外口插入管道,以明确瘘管的位置及内口所在。此法一般在手术时麻醉下进行,如操作不当或不熟悉此法可能造成假道形成。
4.瘘管造影:自外口注入30%~40%碘油,X线摄片可观察瘘管分布,多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及蹄铁形肛瘘的诊断。
5.肛管超声:对括约肌间瘘有时有确诊价值,但无法确诊括约肌外瘘及经括约肌瘘。
6.MRI检查: MRI检查时确诊肛瘘位置有极高的准确确性。
根据临床症状、检查结果不难诊断。本病需要与会阴部尿道瘘、骶骨前瘘、先天性瘘、骶尾部瘘相鉴别。
1.建立正常的膳食习惯 因肛瘘的发生与湿热有关,对于油腻饮食,可以内生湿热,所以不宜多吃。应多吃清淡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豆、萝卜、冬瓜等新鲜蔬菜、水果。对经久不愈的肛瘘多为虚证,饮食上多吃含蛋白质类食品,如瘦肉、牛肉、蘑菇等。 2.及时治疗肛窦炎、肛乳头炎 以免发生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 3.肛门灼热不适、肛门下坠者 要及时查清原因,及时治疗。 4.防治便秘和腹泻 对预防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有重要意义,因为大便干结容易擦伤肛窦,再加上细菌侵入而感染。腹泻者多半有直肠炎和肛窦炎的存在,可使炎症进一步发展。 5.积极治疗 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全身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 6.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日排便后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容易并发肛管后部组织的感染。
治疗肛瘘不能自愈,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堵塞法:1%甲硝哇、生理盐水冲洗痰管后,用生物蛋白胶自外口注人。治愈率较
低,约为25%。该方法无创伤无痛苦,对单纯性肛瘘可采用。最近亦有用动物源生物条带
填充在瘘管内,疗效尚待观察。
(二)手术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手术方式很多,手
术应根据内口位置的高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来选择。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门
括约肌的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同时避免瘘的复发。